2013年10月6日 星期日

草莓白粉病的病徵與防治要領



草莓白粉病的病徵與防治要領


白粉病是保護地草莓生產上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葉片、花、果實和果梗,葉柄也會受害。葉片受害,初期在葉背出現白色粉狀物,隨著病情加重,白粉佈滿整個葉片,葉緣上卷呈湯匙狀,葉片逐漸枯黃;花蕾受害,花瓣呈紫紅色,不能開放或開放不正常;果實受害,果面覆蓋白色粉狀物,果實著色差,幼果停止膨大,失去光澤並硬化。


受害葉片初期產生紅色到紫紅色、無明顯邊緣的病斑,後多個病斑癒合成大斑,上生一層白粉狀物,往往葉背面白粉較多。葉柄受害嚴重時可變紅壞死。花受害後變褐色枯死。果實早期受害,病部變褐色、硬化,並提前成熟,但無經濟價值。上述受害器官的病部表面都生有一層白粉狀物體,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


草莓白粉病病原為粉孢菌(Oidium sp.),屬半知菌亞門。菌絲體表生,產生指狀吸器深入寄主表皮細胞中吸取營養。分生孢子梗直立,叢生。分生孢子橢圓形、單細胞,無色,成串長在分生孢子梗上,極易脫落


草莓白粉病菌是以菌絲體在受侵染的組織內越冬,是一種活體寄生的真菌(專性寄生),若病組織枯死,其表面上的菌絲體很快死亡,分生孢子壽命也不長。翌年春天環境條件適宜時,越冬的菌絲體產生新的分生孢子,通過氣流傳播對草莓進行初侵染和不斷進行再侵染,使病情加重。


白粉菌是耐乾旱的真菌,潮濕天氣雖對病害發生有利,但在乾旱的天氣,分生孢子還可萌發侵染,而多雨對其反而不利,因此草莓白粉病無論在露地栽培或在設施栽培的環境都可以發生。凡植株栽種過密,施氮肥過多,病害發生較嚴重。



草莓白粉病的發生與幾方面因素有關。

(1)    氣候因素。

該病為低溫高濕型病害,發病適宜溫度為1525℃,低於5℃或高於30℃均不發病。病害發生要求的最低濕度為40%,濕度越大發病越重。深秋至早春遇連陰雨天氣,低溫寡照,濕度大,病菌分生孢子不斷產生並反復侵染,極易造成病害大流行。

2)栽培因素。

n   連作的園區發病較早,發病較重;

n   偏施氮肥,植株生長嫩綠,抗病能力較差,發病重。

n   防治棚室草莓白粉病,要堅持預防為主,全程控制的策略,實施農業防治、藥劑防治等綜合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農業防治:

(1)    清潔田園。草莓收穫後及時清理和焚燒病殘體;定植前清除田間雜草;生長期間及時摘除病葉、病果和老葉,並集中燒毀。

(2)    加強栽培管理。培育壯苗,適時移栽;

(3)    保證適宜的株行距,合理密植;適時通風換氣,雨後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

(4)    合理施肥,基肥以腐熟有機肥、磷鉀肥為主,生長期間適量施用氮磷鉀複合肥,不偏施氮肥;

(5)    科學澆水,現蕾後、果實膨大期、收穫高峰期要特別注意水分管理,最好採用滴灌。



非農藥防治:
建議使農業用二氧化氯可溶性矽(矽酸鉀溶液)窄域油(油洗洗)對土壤與葉面進行預防性殺菌,可有效避免病菌孳生,導致發病。




※ 以上資料由本部落格收集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列印





    



如有任何問題與資材需求,煩請洽詢本公司(0977-080428) 或用LINE諮詢 (請加入ID microgreen)
資料提供與整理:微綠有限公司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列印)
微綠有限公司   農業最佳處方籤 ( http://agri.microgreen.com.tw/ )
 

版權所有

版權屬微綠有限公司
使用本部落格所有資料必須加註引用來源
歡迎線上資訊交流使用,如需應用於商業行為,
請洽詢取得授權。
若本部落格發表之文章若有侵權問題請來信告知,將立即改善處理。

線上商店

歡迎參觀我的賣場 歡迎光臨我的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