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費洛蒙在蟲害防治上的應用
於1959年德國化學家Butenandt等人,首次自五十萬隻雌性家蠶腹末,萃取、分離並純化12 mg家蠶費洛蒙─家蠶醇(Bombykol, E,Z-10,12-hexadecadienol );同時,Karlson及Butenandt兩位德國化學家將此類物質命名統稱為費洛蒙(pheromone)。因此,使用昆蟲性費洛蒙於害蟲防治上的時間並不是很長,僅歷經約50年餘,其應用技術正陸續開發中,目前以監測及偵測、大量誘殺及交配干擾法等技術較為純熟。
1.利用性費洛蒙監測及偵測害蟲發生狀況
研究顯示以費洛蒙調查害蟲的發生趨勢與燈光誘集調查法者趨勢一致。由於性費洛蒙具專一性,適用於監測特定害蟲之發生狀況,其結果可作為田間決定採行何種防治方法之依據與參考。因此,以性費洛蒙建立之監視系統已應用於害蟲偵測、適時防治處理及風險評估與族群密度估算上之利用。在害蟲偵測上之利用如害蟲發生的早期預警、害蟲疫區之界定及非疫區之害蟲檢疫等;在適時防治處理之利用如適時施藥處理及適時補助其他取樣的方法等;在風險評估及族群密度估算之利用如風險評估、族群發生趨勢、監視系統與族群密度的相關性及監視系統對防治決策的影響等之應用。
2.大量誘殺法防治害蟲
大量誘殺法即是在田間依據昆蟲性費洛蒙誘餌的誘引有效距離,設置性費洛蒙誘蟲器,使害蟲受性費洛蒙刺激後,自遠處飛入誘蟲器中,誘殺田間大多數的雄蟲,導致田間雌、雄性比嚴重失調,減少雌蟲交配的機會,進而減少害蟲產卵量及下一代蟲口密度大幅度降低,以達防治目的。此種技術對雌、雄性比接近 1:1、雄蟲直接為害作物且為單次交尾的害蟲,遷移性小、具一定分佈範圍害蟲,以及在低密度時,容易奏效。實際於田間應用時需考慮:害蟲的遷移性大小、性費洛蒙誘餌的持效性與有效距離,及誘蟲器的容量與誘捕效率,以決定田間設置誘蟲器的面積、數量與設置方式。
3.利用交配干擾法防治害蟲
利用空氣中高濃度的性費洛蒙混淆田間雌、雄蟲間的性傳訊系統,導致阻礙害蟲間配偶的發現及干擾害蟲交尾的行為,終至影響害蟲的生殖,致害蟲族群密度降低,此即為交配干擾法。利用交配干擾法防治害蟲於田間操作時,一般採用每數公尺設置高劑量的性費洛蒙釋放器之方式。防治效果以雄蛾誘引抑制率、田間雌、雄蛾交配率及作物危害程度作評估。
性費洛蒙除了以上述三種應用技術用來管理及防治害蟲,許多的技術正持續開發中,如性費洛蒙可作為雜草及害蟲生物防治效果評估之輔助方法,利用性費洛蒙來監測引進天敵之立足、分散、分佈範圍及其防治雜草之效用等。另如利用蚜蟲警戒費洛蒙,其可導致蚜蟲停止取食與趨散,提高藥劑防治效果。
微綠有限公司 農業最佳處方籤 ( http://agri.microgreen.com.tw/ )